close
旺報【記者廖慧娟/整理】
陸客到港澳地區「打醬油」、「囤廁紙」的掃貨現象方興未艾,央視的新聞團隊經過深入調查後,又發現「中國製」的商品外銷後,售價居然也比產地價便宜一大截。
大陸通膨嚴重、物價高漲,陸客到港澳「打醬油」買進口奢侈品、3C電子產品已不是新鮮事,央視《新聞1+1》更發現「Made in China」商品也是國外比較便宜,導致民眾到日本買茅台酒、去韓國買中華菸、遊美國買衣服。
以前是港澳消費者認為大陸商品便宜,經常大買特買,千里迢迢地扛回家;曾幾何時,「價格便宜,匯率差價,品質安全」等因素,成了陸客一波波赴港澳「囤廁紙」、「打醬油」、搶購各種民生必需品的理由。
奶粉被掃光 港人憂斷貨
更令陸客感到奇怪的是「made in china」商品,一出口就比產地便宜,因此陸客一出國,看見什麼都覺得便宜、什麼都想買,造成部分商品缺貨嚴重,部分代理商因而趁機哄抬價錢,當地物價因而飆漲,港澳居民開始擔憂生活受影響。
過去半年間,受「毒奶」事件一再發生的影響,陸客到香港狂買價差最大、安全性最受關注的嬰兒奶粉,以致當地奶粉貨源吃緊、漲價。香港惠康超市的市務總監冼碧筠表示,「奶粉供應在最近幾個月都比較緊張,加上最近春節期間有更多顧客購買奶粉,使供求方面出現差距。」
部分香港家長為了維護權益,也在網路上發起聯署,呼籲港府開徵奶粉離境稅,並提出具體的徵稅數額:奶粉原價的10倍。雖然沒有得到港府支持,但當地的商家已經自行採取限購措施,某些超市更限制每天每位顧客只能買3罐特定品牌的奶粉;澳門也出現部分品牌奶粉供應短缺的情況,迫使澳門衛生局不得不站出來公開喊話,表示會盡力確保奶粉的供應。
事實上,陸客到港澳搶購的現象由來已久,搶購的商品也不僅限奶粉、國外品牌。去年12月深圳羅湖關口的資料顯示,每周末出境人數近40萬,比去年同期上漲20%,其中不少人都是衝著香港廉價的日用商品而去,而不再只專注購買黃金、電子產品及奢侈品。
匯差讓價格打了8折
以蕭條已久的香港中英街(位處沙頭角,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深圳市共管的陸上邊界)為例,由於米、雞蛋、鹽等生活必需品的售價,深圳已經遠高於香港,因此居民搶著過關、到由香港監管的那段中英街搶購便宜的民生必需品;廣東省公安邊防表示,去年10月下旬至今,深圳民眾進出中英街的客流量暴增,由原本每天1500人增加到3000人;據沙頭角工商所統計,每到周末,中英街的陸客人數都在萬人以上,絕大部分「遊客」都是來購物,拎著大包小包的人們比比皆是。
港澳之所以出現爆天量的陸客購物潮,可從廣州、香港的生活品差價抽查表發現端倪:一些原本是大陸自有品牌的商品,在香港卻也賣的比產地便宜,《新聞1+1》舉例:10捲裝的衛生紙,深圳是33.9元,香港為28.9港元(約為24.4元),價差約為9.5元;500毫升的隱形眼鏡藥水,深圳是75元,香港賣54.5港元(約45.98元),價差約30元。某牌巧克力派冰棒,12支裝在深圳售價為15.99元,香港為10港元(約8.44元),差了7.5元。
由上述的例子,即可看出同樣的商品在深圳與香港之間有著明顯的價差,加上人民幣升值後,100港幣=84.49元人民幣,100澳門元=82.12元人民幣,形同在港澳較為便宜的訂價上,再打了8折,難怪陸客會到港澳大肆掃貨。
品質安全較可信賴
央視駐香港的記者長江表示,4年前剛被派到香港時,經常要跑到深圳去買吃的和用的,每次到深圳的超市逛一圈,都會背一大堆東西回香港。但現在反而不這麼做了,因為香港商品的價格確實比大陸便宜,如紅富士蘋果在深圳賣6元1斤(500公克),一顆約4元;香港超市經常可以10元買到4顆,平均每顆2.5元;深圳的雞蛋大約每顆0.9元,但香港超市裡,23元港幣(約19.4元)可以買到30顆,平均每顆0.65元。
在「赴港打醬油」的風潮中,也有一個令人驚訝的現象出現:在香港買大陸製造的東西,價錢卻比在大陸便宜多了,差價甚至懸殊到讓人匪夷所思、瞠目結舌,例如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的唐人街酒舖裡,375亳升茅台酒售價僅為80美元,1公升裝的售價為280美元,如果換算成大陸常見的500毫升裝,售價為620元,只有大陸賣價的一半,而在漲價之前,茅台酒的價格更便宜,因此,唐人街茅台酒成為到美國出差、旅遊的陸客必買之物,很多人都是1箱、2箱的扛走,商家往往一進貨就被搶空
菸酒過量 有害健康
文章來源: 旺報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